对于2025年高考生而言,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历年来的录取数据非常有参考价值。比如,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物理类2024年在广东的分数线为331分、2023年为401分、2022年为415分。倘若2025年广东物理类考生的成绩超过了三年最高值,即415分,那么被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功录取的概率便会非常高。
下文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22、2023、2024年在全国各省市区文科、理科、物理类、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供大家查询。
一、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1、新高考院校专业组省份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在安徽物理类001组的最低分为399分。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在江西物理类第501组,2024年的录取分数线为416分。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在广东物理类501组,2024年最低分为409,2023年的最低分为411分,2022年的最低分为421分。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在广西物理类101组,近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396分。
下方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近三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汇总在一个表格里,方便大家对比查询。
高考 省份 | 科目 | 专业组 | 2024 分数 | 2023 分数 | 2022 分数 |
---|---|---|---|---|---|
安徽 | 物理 | 001组 | 399 | ||
安徽 | 历史 | 002组 | 332 | ||
安徽 | 历史 | 003组 | 308 | ||
安徽 | 历史 | 001组 | 310 | ||
江西 | 物理 | 第501组 | 416 | ||
江西 | 历史 | 第101组 | 420 | ||
广东 | 物理 | 501组 | 409 | 411 | 421 |
广东 | 物理 | 507组 | 404 | ||
广东 | 物理 | 508组(协同培养) | 457 | 434 | |
广东 | 物理 | 506组 | 423 | 402 | |
广东 | 物理 | 502组 | 415 | 401 | 415 |
广东 | 物理 | 504组 | 415 | 416 | |
广东 | 物理 | 503组 | 408 | 415 | |
广东 | 物理 | 509组(中外合作) | 331 | ||
广东 | 物理 | 505组 | 400 | 402 | |
广东 | 历史 | 512组 | 397 | 406 | |
广东 | 历史 | 518组(中外合作) | 371 | ||
广东 | 历史 | 514组 | 408 | 390 | |
广东 | 历史 | 517组(协同培养) | 452 | ||
广东 | 历史 | 515组 | 409 | ||
广东 | 历史 | 510组 | 411 | ||
广东 | 历史 | 513组 | 390 | 406 | |
广东 | 历史 | 516组 | 382 | ||
广西 | 物理 | 101组 | 396 | ||
广西 | 历史 | 100组 | 389 | ||
甘肃 | 物理 | 002组 | 318 | ||
甘肃 | 历史 | 001组 | 207 |
2、非院校专业组省份
河北专科批物理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分数线为401分、2023年分数线为412分。
山西专科高职批理科: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近三年的最低分范围为130分~265分。
贵州高职专科物理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24年分数线为347分。
高考 省份 | 批次 | 科目 | 2024 分数 | 2023 分数 | 2022 分数 |
---|---|---|---|---|---|
河北 | 专科批 | 物理 | 401 | 412 | |
河北 | 专科批 | 历史 | 370 | ||
山西 | 专科高职批 | 理科 | 265 | 181 | 130 |
山西 | 专科高职批 | 文科 | 238 | 181 | 130 |
贵州 | 高职专科 | 物理 | 347 | ||
新疆 | 专科批 | 理科 | 235 | 239 | 224 |
新疆 | 专科批 | 文科 | 227 | 150 | 174 |
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职称198人、博士72人、硕士539人,“双师素质”教师426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7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及广东省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8人。9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名教师被聘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计划。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领军人物,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