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教育部认定全国专业代码:081006T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选科要求:物理+化学
01
专业概况
本专业依托原土木工程(道路工程)专业,起源于1956年开办的“公路工程”专业,于2012年2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转设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湖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学科(2022年)、湖南省“国内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0年)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我国公路养护领域唯一的“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第二依托单位建有我国道路工程领域唯一的“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沙)等1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现有专业教师88名,其中教授35名、副教授35名,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教授领衔,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形成的高水准教研梯队。
高水平科研平台-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沙)
●1956年学校创办之初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直属原国家交通部
●1980年按本科招生,先后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和“土木工程(道路工程)”
●2003年获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7年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2009年通过国家专业认证
●2018年转设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独立招生
●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学科
●专业优势突出:
学校直属原国家交通部,先后获批“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师队伍强大:
拥有公路工程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和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全力支撑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创新:
获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学科优势凸显:
在四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本专业及方向先后获批“第一类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沙)”、“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路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7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培养了数万名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02
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汇,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彰显工程教育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坚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与自适应能力,具备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能在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机场及相关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检测、造价、咨询、运营管理、智慧交通等相关工作,成为“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特质鲜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雄厚实力,主动对接新工科建设要求,实施“专业基础+方向模块”的培养模式,注重强化和拓展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课程,专业的方向模块设置也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紧密对接,设有道桥建养、道桥检测、智慧道路建设等模块。
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毕业生可以参与建造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功能完备的城市道路
举世瞩目的大型桥梁
安全快速的高速铁路
03
知识掌握(主修课程)
课题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及专业实践。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工程绘图、工程材料、测量、力学、工程经济等课程。专业核心课包括《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专业拓展课包括《道桥材料设计及性能测试(双语)》、《路面养护管理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实践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04
专业实力
专业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路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和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基地。
专业主干课程《路基路面工程》为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人才培养条件优势明显。
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与许多大型工程建设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办了“订单式”、“3+1”联培班,例如与中国交建的“3+1”PPP项目管理人才联培班、中交四公局的“新锐”人才联培班、卓越中交训练营等,形成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及就业质量搭建优质平台。
在创新创业方面,目前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长沙理工大学也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高校50强,本专业多次举办、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术交流与国际化
Academic exchang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专业所在学院实施开放办学,与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实施了“赴国(境)外学习交流资助计划”,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师生访学、合作科研、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能力提供了机会。
参加日内瓦
发明专利展
美国访学
课题组
马来西亚
沙巴大学研学团
赴港研学团
本专业本科生近3年获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1等奖1项,“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二等奖1项等多项奖项。
在师资力量方面,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88名,其中教授35名,副教授35名。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教授领衔,“道路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支撑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师资队伍中还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3人等高层次人才。专业教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道路建设运维关键技术”项目1项。形成了“道路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科技创新团队、“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建养与运维”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以及“新型道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05
就业单位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持续推进,国家的交通基础建设仍将稳步发展,且庞大的既有国家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养护任务十分艰巨,道桥渡专业人才的需求仍非常旺盛。作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专业超65%的毕业生在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广西北投、广西交投、浙江交工、湖南路桥等大型建筑央企、国企以及交通、市政、建筑等政企事业单位部门工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中国交建专场招聘会
06
升学情况
近年来该专业考研上线率、录取率稳步提升,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在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07
部分学生荣誉表彰
08
联系方式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
0731-85258575
85258658
学校招生网
http://zs.csust.edu.cn/
学院网站
https://www.csust.edu.cn/
jtysgcxy/index.htm
(点击图片可阅读原文)
长沙理工交通青年新媒体中心
责编:彭孝畅
一审:曾凯
二审:彭笠
三审:任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