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然而在本科招生中,有的院校却是四征志愿。有的网友讥讽道,你好意思录,我不好意思报,觉得忒没面子。可是,一些高校只要里子,不要面子,招到学生即可,毕竟多录一名学生,就多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收入,谁跟钱过意不去。由此暴露出,一些本科院校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育才之问。

一、四次补录已无门槛,取消填报时的分数线限制

广西2024年普通高校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说明显示:

征集志愿的范围是本科普通批招生计划未完成的院校——这说明,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征集志愿,仍然有一些本科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于是启动了第四次补录。此举虽然精神可嘉,但也充分暴露出被考生用脚踢开的尴尬。

征集志愿的对象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限制——这就是说,只要是高考学子,无论考了多少分,均可填报。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你敢报,我就敢录。在前三次征集志愿中,有的院校已经大降35分,在第四次征集志愿中只能视生源情况而定,想降多少就降多少,只要能招录到学生。

二、无分数限制的征集志愿,65个招生专业组竟然零收获

从第四次征集志愿的结果看,只能说没有最尴尬,只有更尴尬。

第一,四征招生计划3667个。其中,历史类1305个,物理类2362个。从物理类征集志愿情况看,补录计划最多的院校达到698个,其次是251个,第三是165个。如果综合历史类与物理类,有一所学校达到1142个,共有38个专业再四征集志愿还有一所学校共有85个专业组第四次征集志愿,补录生计划是260个。

第二,几乎是清一色的民办。参与第四次征集志愿的本科院校一共是81所,几乎是清一色的民办院校,虽然也出现了个别公办院校,但参与补录的只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然是民办性质。前述两个补录计划和补录专业组最多的两所院校,就是民办性质。民办院校的特点之一,学费是公办院校的几倍。从公布的情况看,这些补录的专业组学费标准,最低2万多,最高是6万和5.98万。

第三,四征志愿院校分布极广。从院校分布看,东到东北三省,西到西北地区,南到海南,即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院校,也有参与第四次征集志愿的。这说明就补录而言,不存在热门地区与冷门地区的问题。

第四,四征专业冷门热门皆有。从专业分布看,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些所谓的垃圾专业,其中也有不少的热门专业,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机器人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建造工程、装备智能化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

第五,25个专业组大降39分,65个专业组零收获。从补录情况看,多数专业是降分录取,大降39分的专业组为25个,还有降38分、30多分和20多分的。尤其是还有65个招生专业组出现了零收获,没有出档考生,说明无人报考。

三、宁读高职,也不读一职难求的普通本科

从四征志愿的院校看,既有热门地区的,也有冷门地区的,既有大城市的,也有小城市的。从四征志愿的专业看,既有热门专业组,也有冷门专业组。从中似乎看不出规律,实则显露出三个情况

其一,在普通本科毕业生供过于求、一职难求的情况之下,培养质量和就业预期成为考生着重考虑的因素。即使热门专业,在一些考生看来,民办院校的质量不高、就业不好,所以有本也不读。

其二,在职业教育日益被接受、就业相对较好的情况之下,一些考生断然放弃普通本科,而选择就业相对较好的高职高专。在一些地方就出现了普通本科补录大降分数、高职高专录取远超本科线的情况

第三,民办院校在低质量轨道上运行而学费又过高拉低了性价比。绝大多数考生是工薪阶层和农民家庭子女,本身收入不多,在保证温饱之外所剩无几。这几年又遭遇经济不景气,有的失业,有的减薪,实在是拿不出过多的余钱让子女去读一个看不到前景的民办普通本科专业,所以出现了某些本科冷、一些高职热的情况。#高考择校#

网友们,老百姓是最实际的,总是选择那些性价比较高的院校与专业,不再图什么名声不名声。事实告诉人们,再好的名声,如果毕业即是失业,等于白白给高校交了高昂的智商税。找不到工作,即使毕业于清华北大也是枉然。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供网友们参考。

(本文为百家号“人生透镜”原创、首发,谢绝搬运;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参阅文章(文中信息的拓展)

真的变了:本科补录下降13分,专科投档却高于本科线60多分
这类考生最好别上民办本科
民办院校应该报恩社会回报学子
民办高校大面积征集志愿:原因何在?是否进入优胜劣汰模式?
164所独立学院尚未转设:各有什么情况

美女写真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