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市教育厅正式公布了2025年市属高校预算方案,全省高校预算总体来看再上一个台阶!其中重庆师范大学以17.78亿元占据榜首,重庆工商大学紧随其后。重庆理工大学经费增长最大,超越重庆医科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进入前三。
重庆师范大学第一作为重庆老牌强校,排名第一理所当然。2025年重庆师范大学以17.78亿元的经费预算位居全市高校榜首,较2024年增长1.48%。尽管涨幅较小,但该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优化以及研究生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展现出“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该校2025年将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向:
1. 教育学与交叉学科平台升级
依托国家级“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实验室”,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研究,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数字化平台建设。同时,强化数学、生物学等博士点学科(2025年新增至4个)的科研能力,布局“教育神经科学”“文化遗产智能保护”等交叉领域。
2. 科研平台扩容与成果转化
重点支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的升级,新增“红色文化数字传播实验室”,推动社科类研究成果向文旅产业转化。2024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科研经费占比提升至38%。
3.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扩大推免生招生规模,2025年推免生接收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学科,复试环节强化英语水平(要求四六级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录取标准明确“英语成绩低于12分不予录取”。
4. “智慧校园”与基础设施优化
投资建设智慧教室与实验教学中心,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支持“数字人文”学科群的虚拟仿真教学场景开发,提升教学资源数字化水平。
重庆工商大学第二,经费预算缩减重庆工商大学以17.73亿元的经费总额位列第二,但相较于去年的18.24亿元,经费出现了0.51亿元的缩减,降幅为0.51%。尽管经费有所下降,学校在发展战略与重点布局上依然展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势。
重庆工商大学在过往因茶园校区建设需要,年度经费预算曾一度突破20亿大关,成为本地高校首个达成这一成就的院校。然而,随着校区建设逐步推进,资金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费回归至较为稳定的区间。虽然经费下降,但学校在教育与科研的多个关键领域仍有重要规划与布局。
从行业分析角度来看,经费的波动在高校发展历程中较为常见。一方面,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社会捐赠等经费来源受政策、市场、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发展战略的调整、重大项目的阶段性完成或启动,都会导致经费预算的变化。对于重庆工商大学而言,此次经费下降或许是校区建设阶段性完成后的正常回调,也可能反映出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其他高校在特定领域的发展需求更为突出,获得更多支持。
重庆理工大学第三,经费增长最大重庆理工大学作为曾经的“兵工七子”,是重庆市除重庆大学外,理工科实力最强的高校。随着近些年来,对理工科专业需求的不断增长,重庆市对理工大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攀升。
据校方透露,2025年重庆理工大学将把发展目光聚焦于以下四个领域:
1. 强化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依托现有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高地。
2.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与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3.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聚焦“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工、理、管、经、法、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发展智能车辆、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知识产权等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升学校学科综合竞争力。
4.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