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高校一般都是苏联模式,矿业、纺织、冶金等名称将高校的行业属性和学科优势体现的非常清楚,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理工、科技等名称不断出现,名称的变迁也反映出的是高校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但也让人分不清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工业、理工、工程和科技都是理工科大学使用频率很高的热门词汇,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全国以“工业大学”命名的高校共23所;以“理工大学”命名的高校共29所;以“工程大学”命名的高校共5所,以“科技大学”命名的高校共24所。

中国的科教中心,首都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经济中心,直辖市天津有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方科教重镇哈尔滨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中中心城市武汉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南方科教中心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即将更名的南京工程学院;但真正集齐了工业、理工、工程和科技四个域名的城市只有古都西安。

我们来看下四所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一、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是国防科工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与陕西省共建大学,是一所以兵工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原兵器工业部直属的“兵工七子”之一,入选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二级保密资格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5年的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

学校有两个校区,总占地1200余亩,下设有17个学院,开设54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14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在校学生22000余名,其中硕博研究生3000多名。

二、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是工信部和陕西省共建大学,是一所以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划归省属。

学校有三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总占地2000余亩;下设18个学院(部),开设67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在校学生28000余名,其中硕博研究生近9000多名。

三、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和设计艺术为特色的高校,入选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原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归省属,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

学校有两个校区,总占地1200多亩,下设15个教学单位,开设58个本科专业;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个;现有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硕博研究生3800余人。

四、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是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共建大学,是一所以矿冶和安全为特色的高校,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前身是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8年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省属,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有两个校区,总占地1300余亩,下设20个学院(部),开设60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在校生2.5万人,其中硕博研究生近5000人。

四所高校都有博士点,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入选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但各个学校都各有特色,秉持各自的特色优势,向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都获得不错的发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