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学位
1.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下的军兵种作战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招收在职军官(警官,下同)。
2.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下的信息通信、战场环境、军事密码,招收在职军官、文职人员和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3.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下的军事装备论证、军事装备保障,招收在职军官。
4.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下的军事装备试验鉴定,招收在职军官、文职人员和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5.军事智能,招收在职军官、文职人员和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6.信息与通信工程,招收在职军官和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二)专业学位
1.作战指挥保障,招收在职军官、文职人员。
2.电子信息,招收在职军官、文职人员和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3.法律(非法学),招收军队在职军官和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只是类型不同,偏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学位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形式,全日制学制2.5年;非全日制学制3.5年,采取分阶段相对集中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全期在校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其余时间在岗工作同时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学历证书。
(三)指挥管理军官学历升级专项计划
作战指挥保障专业,面向中校岗位实际任职满3年(截止2025年9月1日)或者上校以上指挥管理军官,学习形式为非全日制,按照“全国统考+专项复试”的方式实施。
军队在职军官、文职人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形式;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选择非全日制培养形式。
(一)在职军官(警官,下同)
1.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一般应当具有3年以上军官岗位任职经历(截至2025年9月1日)。按照《关于明确新的军官制度贯彻执行有关具体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军政〔2022〕781号),对军官岗位任职经历不满3年,德才表现突出、具有培养潜力的军官,可以安排报考研究生,但应当从严把关、优中选优。
2.军事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应当招收上尉以上军官。按照《关于明确新的军官制度贯彻执行有关具体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军政〔2022〕781号),对中尉以下军官,可以择优安排报考面向指挥管理军官岗位的作战指挥、新域新质等急需紧缺专业研究生。
3.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衔级时间小于衔级最高年限5年且年龄小于服役最高年龄5岁以上(截至2024年9月1日)。
(二)文职人员
1.报考学科专业必须与岗位履职密切相关,应当具有3年以上文职人员岗位任职经历(截至2025年9月1日),且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立志献身国防,身心健康状况良好。专业技术类文职人员仅限报考全日制研究生。
2.军事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应当招收十一级文员(含专业技术十二级)以上职务层级(岗位等级)文职人员,对十二级文员(含专业技术十三级)以下文职人员,可以择优、少量安排报考面向管理类文职人员岗位的新域新质急需紧缺专业研究生。
3.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文职人员,毕业后应当继续在军队工作5年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学习期间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教育管理、最低工作年限,以及违约赔偿等事项。
4.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的,列入文职人员招生计划。
(三)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1.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和国防科技大学、军兵种工程大学、军医大学、武警工程大学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下的军兵种作战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下的军事装备论证、军事装备保障,作战指挥保障专业类别中各专业领域。
2.武警工程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直读计划限额非指挥类为30%、指挥类为10%。非指挥类和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直读计划限额的基数,分别以两类应届生实际毕业人数为准进行核算。各类专项计划招录的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均计入直读计划限额,“依托工程项目联合培养硕博连读生”专项、联合作战保障人才专项和新域新质人才培养专项招录的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计入直读计划限额。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数量,不设比例限制。
3.2025年9月1日前未取得本科学历证书的,取消入学资格。
(四)其它注意事项
1.在职军官和文职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具体要求为: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应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一)推荐审批
在职军官填写《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文职人员填写《军队文职人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按照军官、文职人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审批,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官局、文职人员局备案。应届本科毕业生填写《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具体报考条件咨询所在院校。
(二)网上报名
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至22:00,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按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报名期间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原则上要在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学历(学籍)校验。对非自身原因无法通过的,由我校审核毕业证书等材料确定录取资格。
校本部应届本科生选择武警工程大学报考点,乌鲁木齐校区指挥类学员选择乌鲁木齐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学习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三)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均须按照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在网上确认报考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工作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员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逾期不再补办。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四)资格审查
大学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考生须向大学研招办提交以下材料(校外考生,须于2024年11月20日前将材料寄至我校招生办公室,邮递方式仅限EMS邮政快递,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武警路1号军营驿站,王参谋,15328176776)。
1.军队在职军官、文职人员:居民身份证、军(警)官证或文职人员证、学历证书复印件,政治工作部门开具的《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
2.军队院校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居民身份证、学员证复印件,所在院校教务处开具的《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
3.同等学力报考人员还需提供报考条件中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考生及考生所在单位提供的信息、证件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如有虚假信息和作假行为,取消考试资格。经大学审查合格后,考生方能在网上下载准考证,并在报考点参加考试。
(一)初试
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前10天,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初试。初试科目为4门,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2门业务课。
(二)复试
根据国家和军队政策、招生计划和初试成绩总体情况确定我校复试分数线。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具体时间和组织形式以复试通知为准。复试将从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培养潜力、身心素质等方面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者,复试需加试报考专业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以复试通知为准)。
考生参加复试时,必须携带初试准考证和身份证,还应提交最近一次体能考核达标证明(年度军事训练考核成绩登记表,加盖师(旅)级以上单位训练部门公章),或参加大学组织的体能考核。复试时大学是否统一组织体能考核,以复试通知为准。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成绩和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待上级批准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一)网上报名时,严格执行保密规定,不得上传军装照。
(二)考生网上报名前务必认真阅读我校发布的信息填写说明,详细准确地填写网上报名信息,确保后期考试、录取等工作顺利进行。
(三)招生简章、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相关报名表格可在大学强军网(18.91.11.90)通知公告栏目下载。咨询其它招生相关事宜,请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四)复习资料获取方式
1.公开出版书籍请自行购买。
2.军事基础:全军统一编修,提供电子版。
3.本校自编教材请咨询相关学院(联系方式详见专业目录)。
(五)武警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武警路1号武警工程大学教务处
联系人:王参谋
电 话:029-84562020(地方线)
0901-362020(内线)
总 编:冉群龙
主 编:高 安 许鹏韬
副 主 编:张述兵
本期校对:王世贝
投稿邮箱:wjgcdxwxp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