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1
专业简介


1992年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专科生;


199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首次招生;


2013年获“湖南省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2014年获“湖南省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师范基地”;


2016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7年在“湖南省首批普通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B类等级第2;


2018年荣获2018年“中国IT教育博鳌论坛软件行业产教融合案例库”贡献奖;


2019年获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1年由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独家撰写、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荣膺2021年中国六星级专业(6★)美誉,跻身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


2024年我国首个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指数发布,我院位居全国前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秉承工程教育理念,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科学素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及应用行业胜任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02
专业建设


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包括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武陵山片区健康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怀化市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怀化市重点实验室——医养健康智能感知与计算等学科平台。此外,学院还设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计算机技能基础实验中心,以及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数据学科与大数据训练分析中心。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实训中心等十余个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大湾区校友企业联盟-软件创新创业基地”、广州粤嵌-国家级众创空间、怀化市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等校、企、政合作共建了校内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学院与腾讯云、深信服、上海杰普软件等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秉承工程教育理念,注重专业课程设置、校企共建实验室、工程实训、企业实习锻炼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致力于培养面向应用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优势



03
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14人、在读博士5人,并且所有专任教师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还聘请了4名客座教授和2名兼职教授,并邀请了15名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学院先后聘请了52位行业成功人士担任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导师。



教师队伍主要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在队伍中,有湖南省“121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怀化市五溪人才1人,怀化市优秀教师1人,怀化学院师德标兵2人,怀化学院三育人先进教师6人,怀化学院校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此外,还有7名教师曾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访问学习。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04
特色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真学实干。


(1)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文化活动”为一体。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以外指导学生全面成长。


(2)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体现知识结构“够用”、“实用”、“有用”的基本思想,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构建了由基本技能训练平台、综合能力训练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及专业实习模块、专业实验实训模块、研究性实验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组成的“三平台四模块”实践体系。


(3)形成了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三协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基于 CDIO、工程认证的理念,探索建立了面向计算机行业的 P-CDIO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构建了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合作育人机制。


(4)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创新创业”融合教育提升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先后与 21 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在校内共建了“千锋创客基地”、“粤嵌创客空间”、“节点飞思基地”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了学科专业链的延伸发展,实现了专业技术链与市场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实现了计算机类专业层次化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学院开设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HTML5 应用开发》、《大学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课程被评为湖南省一流课程。此外,《计算机专业英语》、《Java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大学计算机》、《网络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被评为怀化学院一流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助力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05
教学科研


近五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立项达31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23项、横向项目7项,教师主持参与科研或者教研的人数达到 12人(占比为 100%)。近五年本专业教师在SCI期刊、国内权威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 1区论文2篇,SCI论文共13篇;学术著作1部;专利和软著共81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6次。


06
学生获奖


近五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11项,其中国家级119项、省级392项、ACM/ICPC亚洲区域赛5项、CCPC区域赛3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5项,其中国家级1项;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立项180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级53项;学生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检索5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8项;学生获软件工程师等专业资格认证227人。



07
优秀校友


吴萍


简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1998级学生,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北京奇思行互动、北京新网互联、Adobe中国研发中心。


感言:大学是人生最关键阶段,是我们最后一次系统接受教育的机会。回首大学时光,我非常感恩学院的每一位优秀老师。祝愿学院未来更加辉煌,桃李满天下,学子领风流


陈志


简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2004级学生,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计算机系博士,现就职于亚马逊人工智能实验室。


感言:作为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和鼓励让我受益匪浅。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让我学到了大量专业知识,还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义


简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2004级学生,毕业后在中软国际担任多个职务,现为北京中科瑞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后加入同盾科技。


感言:大学生活短暂而难忘,母校和老师的培养使我受益终生。作为第一届本科生,我为学院感到无比自豪。祝愿母校继续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肖治军


简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2009级学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感言:母校是我心灵的港湾,设定了我的人生下限,也激励着我不断挑战上限。希望学弟学妹们立大志、勇敢追梦,坚韧不拔。


向九九


简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2008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创办了橘子科技有限公司。


感言:感谢学院的培养,在我的创业初期提供支持。现在橘子科技已为上千家商家提供优质服务。祝愿学院培养出更多一流应用人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光彩。






END




一审:卓东

二审:吴晓丽

三审:杨若邻

怀化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