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你‘就’在吉林”,让更多的毕业生留省就业,既是为技术技能人才就业搭建的一条快车道,也是为助力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积蓄有生力量。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手段,对接产业布局,培养急需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全面振兴,构建了一套精准留省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留省就业、扎根吉林、助力吉林发展谋求更多机会和岗位。



对接产业布局 培养急需人才

作为一所国家教育部备案、省属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的一次性就业率超过八成,毕业生留省就业比例也很高。

近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创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尚德励志精技强能”为本的实践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开展“人才培养强基工程”,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现代学徒制培养、“1+X”证书制改革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与我省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高度契合。

学院通过“高水平专业群创优工程”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对应产业链,重构特色专业集群;对应产业升级及技术更新,加快专业转型发展。同时,强化特色元素,高水平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制造、冰雪旅游等九大专业群,满足我省产业升级所需人才。此外,通过“高水平双师队伍塑优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如中车长客的李万君等“大国工匠”来校任教授课;强化培训培育、提升双师素质,推进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只有把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办学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契合’,做到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耦合’,做到实现科技研发与企业升级改造要求‘吻合’,才能培养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亟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院党委书记李雁冰说。

校企紧密合作 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做一名工程师!”2008届学生苟洪洋早早就定下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入学以来,通过来自企业的客座教师和校企编订的相关教材,他已经了解掌握到职业发展所需的相关知识和工作内容。最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苟洪洋顺利在中车长客就业。

这正是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加大支撑吉林省支柱产业力度,让更多优秀毕业生留吉就业,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多家省内大中型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

学院在与一汽红旗工厂合作中,实行了订单培养。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大类和岗位设置,共同组建“红旗焊接订单班”“红旗涂装订单班”“红旗装配订单班”“红旗检查订单班”等,联手共同培养、共同打造“红旗人才”。毕业后如考核合格,学生就将与一汽红旗签订就业协议,成为正式员工。

为确保高质量就业,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实习就业和企业选人用人”有机结合。一方面,企业将选拔人才的周期前移、重点培养;另一方面,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积累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双选双赢”。

在“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助力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首场宣讲报告会后,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雁冰就率队深入一汽集团红旗工厂、中国客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吉林化纤集团、吉林碳素有限公司等省内大型国有企业调研走访,进一步务实深化校企合作,为毕业生留省就业、扎根吉林、助力吉林发展谋求更多机会和岗位。

坚持校领导及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领导走进企业的‘两走进’,搭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的‘三平台’,务实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和服务地方企业的工作。”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副院长石洪发说到。

目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招生专业51个,已普遍采用“订单班”式的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也更加明确,就业目标更加清晰。


职业教育发力 助力吉林全面振兴

作为我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探索中积累了一定优势,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路上,不断为助力吉林经济全面振兴呈现越来越多的可能。

2020年,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同时促进学生留吉就业,学院已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为应届毕业生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101场,协调各企业提供岗位上千个;积极探索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依托专业优势与吉林市工商业联合会签署了“3212”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即3年内每年调研服务中小微企业200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00项,每年举办2次校企对接会,构建了一个合作内容丰富且充满创新活力的平台;通过在实习实训、“订单班”“定制班”等方面与企业深入合作,进一步开创了校政企三方合作的新局面。

“我们就是要通过‘3212’工程等,真正为学生留吉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为中小微企业解决人才难留的困难。”学院院长陈宝财说。

在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精准实施下,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毕业生签约率始终位居前列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