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机构综合排名迎来调整。本次排名以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社会服务等多项指标为评估依据,多所高校位次发生变化。
其中,河南大学凭借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2,河南理工大学第7,黄淮学院首次跻身前20,成为本年度黑马。

河南大学高居第二
作为河南省传统强校,河南大学在2025年排名中首次超越郑州轻工业大学,以综合得分89.7分位居全省第2,仅次于郑州大学(92.1分)。
近年来,河南大学新增2个国家级一流学科(生物学、考古学),省级重点学科增至18个。

此外,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5亿元,牵头完成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全球50余所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30%。
同时,河南大学开封校区扩建工程竣工,新增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21个,为其“双一流”建设注入能量。

河南理工大学稳居第7
河南理工大学综合得分76.3分保持全省第7位,虽未实现位次不变,但其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河南理工矿业工程学科连续5年位列全国前3,安全科学与工程跻身全球ESI前1%。此外,与平煤神马集团共建的“智能矿山研究院”落地,年技术转化收益超2亿元。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人,青年教师博士化率达95%。
尽管综合排名稳定,但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短板仍需补足。

黄淮学院排名第20
黄淮学院以综合得分58.9分首次进入全省前20(位列第20),成为本次排名亮点。这所位于驻马店的本科院校,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弯道超车。
黄淮学院聚焦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区域产业需求,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5%,对口就业率居全省前列。受益于河南省“振兴豫南高等教育”计划,获专项经费3.2亿元。
郑州大学继续领跑,但在国际排名中面临“双一流”中期考核压力。
河南师范大学(第3位)凭借基础教育研究优势,稳居师范类高校榜首。

未来,随着河南省“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深入推进,高校间的资源争夺将更趋激烈。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吸引高端人才,将成为决定排名走向的关键。
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与黄淮学院的排名变化,既是自身努力的成果,也是河南高等教育生态优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