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福建,吉林师范大学专业选科福建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成了必要的一步,不同的考生选择的科目不同,可以报考的专业也不同,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吉林师范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对照表,福建考生如果想要报考吉林师范大学,可以参考以下专业选科对照表数据。
一、吉林师范大学在福建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级别 | 学历层次 | 选科要求 |
---|---|---|---|---|
1 | 财务管理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2 | 应用物理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3 | 地理信息科学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化学或地理 |
4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5 | 广播电视编导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6 | 化学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化学 |
7 | 环境工程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9 | 教育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0 | 金融学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1 | 历史学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2 | 人力资源管理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3 | 软件工程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4 | 生物技术 | 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化学或生物 |
15 | 书法学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级别 | 学历层次 | 选科要求 |
---|---|---|---|---|
1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7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政治 |
18 | 统计学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19 | 物理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20 | 西班牙语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21 | 小学教育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22 |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23 | 音乐学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24 | 德语 | – | 本科 |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
三、吉林师范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Jili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为“吉林师大”,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更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吉林师范大学始建于1958年时名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至1966年吉林省政府先后将通化师专、白城师专、吉林师专并入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73年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2002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吉林师范大学建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46个研究所,182个实验室。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3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7.13亿元;图书馆藏书287.02万册;有本科专业66个,有全日制本科生17797人,研究生3194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项目留学生31人,专科生2180人;有教职工1639人,其中正高级158人,副高级46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588人;双聘院士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