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于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民盟界别政协委员、贵州开放大学科研处处长陈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贵州是全国民族八省区之一,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陈舒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陈舒介绍到“我们在工作中调研到,73%的大学生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了解民族团结相关知识。但是我们高校主要以思政教育课堂、主题班会等传统方式对大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对此,她建议,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一方面创新教育方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红色诗歌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红色沙盘模拟、红色剧本杀等活动,激发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三下乡”活动融合起来,带领学生到社区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了解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见人、见物、见思想,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学思践悟,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未来,贵州开放大学将继续发挥教育基地平台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如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息烽集中营历史纪念馆实地学习,通过历史文物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精神,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陈舒说。